当前位置:首页 > 现代言情 > 重生香江之工业时代 > 章节目录 第114章 第一百一十三章 郑浩明奖学金和陈省身助学金

第114章 第一百一十三章 郑浩明奖学金和陈省身助学金

<<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>>

  香港两位大少爷在美国转了一圈,成功谈好了丁广建议的几项合作,这个并不意外,摩托罗拉和麦当劳除非是不想在香港找合作伙伴,只要想找,这两位大少背后的家族绝对是好选择。

  郑教授的后续研究安排也已经布置了下去,他也准备回香港了,毕竟中文大学那面还挂着系主任的头衔,长期在美国势必会有些不好的影响。

  丁广干脆再次帮三人订了同一班返港的航班。而且特意设宴为三人送行。

  这次送行宴很自然的邀请了已经在伯克利开始读博士的丘成桐,没想到却多引出一位老神仙,丘成桐的博士生导师陈省身。

  陈省身不止是丘成桐的导师,同时多年前也曾经指导过郑浩明,因此郑浩明也算陈省身的半个弟子。

  有这位老神仙在座,两位大少就很是规规矩矩,闲聊的话题就被在座年纪最大的陈省身和郑浩明主导,剩下的四个人大部分时间是听着。

  “浩明,你这次发布的TN-LCD很了不起,虽然我不是很懂电子,但能够感觉到很多搞电子的教授都很敬服,这次是为我们华人又挣回了一次荣誉。”陈省身并不是那种只专注于学术领域的单纯学者,同时也是教育家,很是喜欢提携后辈。丘成桐就是他从香港中文大学特招来的。

  “先生,您就别再捧我了,说实话,去年普林斯顿那面抢先发布了成果,搞的我很是灰心丧气,如果不是阿广一直支持我的实验室,不可能这么快就出新成果的。”郑浩明谦虚了一句,言语间也有一些唏嘘,这一年他的压力绝对不小,好在结果是好的。

  陈省身一向是郑浩明真心敬服的学者,这里称先生可不是陌生人之间的客气称谓,而是对大学问家的尊称。

  “阿广这个小朋友,我可是几年前就听到过他的大名了,今天见了,确实不错。”陈省身点评道。

  看丁广面露疑惑,陈省身笑笑,解释了一句,“你那个魔方,康威博士可是寄给了整个数学界,还有你那个数独期刊,我也有订阅,没事换换脑子的时候,也会玩一玩。”

  丁广赶紧谦虚:“那都是耍小聪明的玩意,没想到还让陈先生知道了,太荣幸了。”

  “阿广,你也不用谦虚,虽然那两个都是智力玩具级别的,但对于培养数学思维很有帮助,绝对是好东西。而且,你那个冥王星公司,好像已经推出很多新产品了吧,你现在在美国华人的圈子里已经算是大名鼎鼎了。”

  “啊?”丁广到美国后,从来没有刻意的去拓展所谓的社交圈子,跟在美国的华人往来很少,没想到陈省身会这么说。

  看出丁广的惊讶,“阿广,我们华人经历了百多年的战乱和屈辱,在美国的华人自然会有抱团取暖的需要。

  你现在虽然年纪不大,但也已经是华人中真正崭露头角的了。

  能够顺手帮上同胞的还是最好能帮一把,华人在美国生活还是很艰难的。”

  丁家在香港的名声很好,不是那种只顾自身的家族,陈省身才交浅言深说了这句话。

  “是,先生,我记住了”丁广郑重应下。

  陈省身朝丁广点点头,再次转向郑浩明“浩明,你也算是我的学生,我就多说一句,你现在的学术前景已经很明朗了,不过自己搞研究的同时,还是要多注意带带学生,多培养些后辈出来,我们华人这一百多年一直被欺辱,还是需要更多的优秀后辈一起,才能提升我们华人的地位。”

  陈省身虽然入了美国籍,不过却是真的心怀故国,他出生在1911年,生逢几十年战乱,现在年届六旬,也是有国不能回,就很希望能多培养出后辈人才。

  而且,他还真不只是嘴上说说,也确实在身体力行,不止培养出很多知名华人数学家,而且1984年就回到国内创办了南开数学研究所,晚年也一直定居国内,80多岁高龄时还亲自给本科生讲课,带研究生。

  郑浩明很是郑重“先生教训的是,这些年一直醉心自己的研究,在培养学生这方面确实没有太多建树,这次回香港一定多在教学方面多投入精力,尽力培养学生,也对得起这个系主任的名头。”

  “陈先生、郑伯伯,说到教学生,我到是略有一点不同的看法。”丁广在边上却开始发表观点。

  陈省身饶有兴致,鼓励道“那你说说。”

  “先生,数学和电子还是颇有不同的,数学更多的是需要取得理论上的突破,确实需要培养顶尖的人才。

  电子那,更多的是面对技术应用,不止需要顶尖的人才,更需要大量的能熟料运用所学知识的工程师,这种需求数量非常庞大。

  而且电子行业除了理论研究之外,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分支就是工艺研究,这方面并不是在学校就能培养的,必须要等到进入工作岗位之后,才能逐步积累突破。

  我到觉得郑伯伯能带出出色的顶尖人才当然好,没有顶尖人才的话,能够培养大量的应用性人才也是非常有价值的。”

  陈省身略一思索,点头认可“阿广说的确实有点道理,数学偏向于理论,电子则是理论与应用需要兼顾,而且发展电子理论的目的,也确实不止是理论研究,还要形成巨大的电子工业,确实要注重应用性人才的规模化培养。”

  “阿广,你不错,能够有这么独立又合理的见解。”

  丁广感谢了陈省身的夸奖后,继续说道“先生,郑伯伯,刚刚听了您两位的话,我到有两个想法,我说出来,你们看看可不可行。”

  “你说。”

  “郑伯伯,我想用你的名字在香港设立一个奖学金,奖励对象就是所有在香港读大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。

  一方面为郑伯伯你这次的成果发表进行祝贺,另一方面也是用您的成功,来激励那些致力读书的优秀人才。”

  “阿广,你设立奖学金肯定是好的,以你的财力也没有什么问题,不过就没必要用我的名字了吧,毕竟我可拿不出太多的资金来。”郑浩明推辞起来。

  这倒不是郑浩明吝啬,而是他只是一个大学教授,自身生活无忧确实没什么问题,但手里并没有多少存款。而且他知道丁广一向喜欢大手笔,奖学金的规模肯定不会小,他的存款拿出来也只能在奖学基金中占很小的比例。

  “郑伯伯,资金的事情你不用操心,这次你的成果给我的公司带来的收益肯定不会小,从里面拿出来一点就够了,这些钱虽然不是你直接捐的,但确实是你创作出来,用您的名字实至名归。另外您的这次成功,确实会对那些还在读书的学生有很好的激励作用。”

  郑浩明明显有些意动,用自己的名字设立的奖学金,还是很让他荣耀的,不过他却不好意思一口答应下来,转向陈省身“先生,您看哪?”

  “这是好事,既然阿广作为出资人不求宣传他的家族和企业,用你的名字确实更能激励那些年轻人。”陈省身明确表示支持。

  丁广没再给郑浩明再次谦虚的机会,继续说起下一件事“先生,您刚刚也讲了我们华人在美国生活不易,您又是我们华人中著名的教育家,所以我想用您的名字,设立一个助学基金,面对所有在美国读大学的华人。

  这个助学基金和奖学金不一样,是给那些生活上有困难的华人进行的资助,不过我觉得这种资助最好不要是无偿的,而是用免息贷款的方式,未来等他们生活好转了,还是需要把这笔钱还回来,用于资助其他需要的人。”

  陈省身没想到丁广有这个想法,思考了一下,问到“设立助学基金肯定是好事,对那些遇到困难的同胞肯定能有所帮助。

  阿广,你刚刚到美国一年多吧,与美国的华人圈子以前也没太多交往,这次设立助学金可是加强与美国华人联系的好机会,你何必要用我的名字哪?”

  “先生,不瞒您说,我的性子本身就不是很喜欢社交,而且那些需要帮助的同胞,往往是处于人生的低谷,情绪会比较敏感,我这种富人之家的身份,很容易引发一些不太好的反向情绪,还有我这个年纪也是一样。

  用您的名字就不同了,您是慈善长者,教育大家,接受您的资助,他们心理上比较容易接受。”

  陈省身仔细看了丁广几眼:“这么说,阿广,你是准备做好事不留名了?”

  “先生,这种事想完全不留名是不可能的,所以我想这个助学基金以您的名字来设立,也不要只是我一个人来出钱,可以做些募集工作,形成一个多人捐助的互助基金,这样也可以给更多有意愿帮助同胞的人参与的机会。”

  这时,一直在旁边插不上话的霍大少和许大少赶紧跟着表态“陈先生,如果您愿意出面设立这个基金,我们霍家和许家肯定愿意进行捐助。”

  陈省身向两位大少点点头,然后继续问到“阿广,那你为什么强调要用贷款的形式哪?”

  “我们这个基金是助学基金,用贷款的形式要求接受人将来归还贷款,也有利于鼓励他们努力上进。同时贷款可以循环使用,帮助更多的人。”

  犹豫了一下,又苦笑着补充了一句“先生,中国有句老话,救急不救穷。人心本就复杂,如果我们采用捐赠的形式,我怕会搞出各种各样狗血的事情来。用贷款虽然也不能完全避免这些事,但肯定能减少不少。”

  “那这个助学基金你准备怎么运作哪?”

  “最好有个专门的运营团队,您打旗帜,我们出资,具体的管理最好我们就不要参与了,您和美国华人圈子比较熟悉,我想应该能找到愿意运营和管理这个基金的热心同胞吧。”

  “好,很好,阿广、震霆、晋奎,你们几个年轻人都不错,这事我回头就找几个合适的人来运作。”

如果您觉得《重生香江之工业时代》小说很精彩的话,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您的好友,谢谢支持!

( 本书网址:https://www.ygxs.org/x/96703.html )

<<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>>
添加书签